天衢新区坚持党建引领,强化改革思维,以数字赋能为牵引,因地制宜谋划以高水平法治支撑和服务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新举措,坚持“无事不扰,有求必应”的服务理念,协同区相关部门,共同为企业发展撑起一片知识产权保护的朗朗晴空。
强化综合服务拓宽共建深度
强化统筹协调
成立“法治营商环境”工作专班,印发《天衢新区党工委会议学法制度》并研究制定年度学法计划,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纳入“主题党日”,每月按时推进。确定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清单,明确区直各部门年度普法重点和普法内容,制发《普法提示函》12份。协同检察院、法院、综合执法部等单位开展法律“十进”专项行动,1300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、班子成员、党员干部完成述法。
强化宣传教育
联合普法协调小组成员单位,在民法典宣传月、主题党日等节点开展法治讲座、广场宣传、文艺展演等活动,结合典型案例重点解读民法典、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条文。今年以来,开展“法治服务进企业”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等普法活动50余次,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,惠及企业200余家、群众2万余人次,群众的法律意识、防范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精准跨前服务
举办服务企业政策培训会,就知识产权、人才落户、人才评定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,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,注册自有品牌,提升企业竞争力。今年以来,精准开展送法进企、法律讲座22场次,为企业提供现场法律问答178次,收集并协调解决问题近百件。天衢新区《申请民事执行监督案》被评为山东省“检察护企”专项行动优秀案例,为企业家快速、便捷、低成本化解矛盾、防范涉企纠纷提供了法律保证。
汇聚创新合力提升护航广度
提升专业水平
与高校专家学者合作,加强知识产权理论研究、教学培训与业务实践深度融合,积极参加“数字经济中的商标侵权及应对策略研讨会”等主题研讨活动,通过学术观点与司法实践相联系、专题讲解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形式,解析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新动向和特点,借助外脑提升工作专业化水平。
构建护企网络
企业法务人员担任“联络员”反映诉求,受理人员担任“分拣员”分流企业诉求,具体承办人担任“服务员”解决企业诉求,“三员”共同构成服务网,通过企业下单,检察等相关单位接单,实现点对点精准服务。截至目前,已纳入服务网的规模以上企业200余家,受理企业执行难诉求15件。检察院能动履职,以引导当事人依法和解的方式,助力企业追回700万元工程款。
落实监督闭环
制定年度行政执法监督计划,制定并发布行政执法“四个专项”工作方案,全面启用“德企行”执法检查智慧管理平台,全区188名执法人员和43899个市场主体全部纳入平台。同时,与纪检监察工委、党群工作部联合开展执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,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,组织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每人不少于60个课时、分批次观看警示教育片27次、交流研讨15次、纪律谈话50余次。
增加服务供给传递天衢温度
严格规范文明执法
相关部门单位建立健全执法记录和反馈机制,从根本上保障执法程序的合法、公正和规范。同时,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围绕数据知识产权转化利用,开展营商环境行政执法领域专项督察,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行政执法监督工作,形成多层次、全方位的监督体系,严格规范文明执法。凡是执法违纪案件,一律责任倒查,护航企业依法合规经营。
完善定向服务机制
建立政法系统领导包企联络制度,每名领导联系一至两家重点企业,精准对接司法需求。加强与企业界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联系,征询对服务和保障工作的意见、建议,及时通报工作动态。以企业合规、检察建议等方式协助涉案企业完善制度,堵塞漏洞。通过建立举报奖励制度、公开征集违法线索等措施,切实加大对侵权盗版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打击治理力度。
“暖心诊室”暖企之心
整合全区优秀法律资源、政法系统骨干组建暖心专家百人顾问团,线上线下为企业咨询人提供党规党纪、政策解读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,服务企业创新发展。今年以来,开展“一对一”“面对面”的谈心诊治,累计接待31名企业咨询者,受理线下暖心咨询27人次,主动预约谈心谈话16人次。对于诊断出的问题,相关部门依法主动延伸职能,强化人民调解在诉源治理中的作用,开展人民调解卷宗规范化建设,调解成功率100%。